聚焦兩會|“一帶一路”對漢語教師的影響
2021年3月5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開幕,習近平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出席開幕會,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李克強總理四次提及“一帶一路”,充分體現了中國與各國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堅定決心始終未變,前景依然廣闊。
從發展格局上來看,對于“一帶一路”建設而言,“高質量”依然是主基調,“高水平”和“高標準”則分別對應于我國的發展機制建設,以及國際合作規則引領出現的新形勢。
“一帶一路”的方針政策將以我國和外國的雙邊多邊機制為基礎,利用國家間已有的合作平臺,高舉和平發展的偉大旗幟,加強和沿線國家間的經濟合作,推動彼此間的文化交流,遵循平等、互利、共贏的原則,攜手共同發展。在這個國家間深度合作發展的過程中,彼此間的交流溝通尤為重要。語言作為交流的媒介,特別是漢語,隨著中國“一帶一路”的不斷推進和發展,勢必會引起沿線國家的重視,漢語的傳播與交流將迎來前所未有的機遇,同時漢語國際教育也必會任重道遠。
“一帶一路”給漢語國際教育提供了新的發展機遇。近年來,中國教育部已經與40多個國家和地區簽署了學位學歷彼此認同的文件,這其中參與“一帶一路”的就有 24個國家。這一文件的簽署必將中國與這些國家和地區的教育合作推上新的高度,也為漢語國際教育的發展插上翅膀。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世界學習漢語的人數已經超過了1億,已有100多個國家2000多所大學開設了漢語課程。“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又為漢語走出國門,廣泛傳播中國文化,讓世界全方位了解中國、提供了新的平臺。
“一帶一路”給漢語國際教育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挑戰漢語國際教育專業主要培養具備扎實的漢語基礎知識,能熟練把漢語作為一“言教學技能,適應漢語國際推廣工作及跨文化交際能力的高層次、應用型人才。
當下,漢語言國際教育專業存在的問題有:第一,培養的對外漢語教師數量缺口大,不足以滿足國際上日漸增加的對外漢語教師需求量;二,已畢業的對外漢語教師,大多數精通漢語語言知識,而中華文化知識儲備相對薄弱,還有少數人轉行,沒有從事對外漢語教學作;三,人才培養過程中忽略文化自信和職業操守與專業觀念的塑造,以致于很多學生誤認為對外漢語教學工作就是到海外“混飯吃”。
隨著“一帶一路”的推進,以上問題還會呈現出擴大化趨勢,當務之急必須要做出以下改進 :一,加大對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的資金投入,強化師資隊伍的建設;二,培養真正懂漢語通文化、具備漢語國際推廣與跨文化交際的復合型、高層次的對外漢語教學人才;三,要針對 帶一路”相關國家的不同文化背景和民族性格,調整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的教學內容,培養出尊重和理解不同國家文化基礎上,負責任地傳播中華文化的對外漢語教師。
語言通,則文化通;文化通,則民心通。漢語國際教育的發展離不開“一帶一路”政策的助力,中外友好關系的發展也離不開漢語國際教育專業培養的對外漢語教師。
漢語國際教育不僅是提升中國國家軟實力的渠道,而且是打造中國國家形象的窗口。在“一帶一路”的政策指引下,每一個對外漢語教師,都肩負著促進漢語與中華文化國際傳播的重任,努力為“一帶一路”的健康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